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机构动态

后疫情时代资产评估行业执业模式如何转变


“后疫情时代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执业模式转变”在线论坛近日举办。该论坛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多位国内资产评估行业一线专家,对疫情冲击下资产评估机构应对经营风险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讨论交流。

专家们一致认为,疫情在对资产评估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创新和转型发展,推动资产评估机构加快信息化建设,制定公共安全事件的指导性预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拓展业务 优化作业 加强风控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秘书长张更华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资产评估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一方面暴露了评估行业长期累积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以及行业发展和机构管理存在的短板;另一方面,为应对疫情,不少评估机构积极创新执业模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根据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张更华提出3点要求。
一是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厚植行业发展根基。首先要拓宽视野。要在继续做好国有资产等传统评估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要积极服务财政工作,推动国家财政治理现代化。同时,积极发展相关咨询业务,扩大评估服务面,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二是要创新方法手段,优化作业模式。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以评估作业为重点,推进机构作业平台、辅助智能评估工具、办公管理系统建设,优化总分机构管理,加强与相关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
三是要强化内控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评估机构要切实强化内控建设,根据《资产评估法》和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监管要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执业模式,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风险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为业务模式创新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中通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树帆认为,疫情是一个重要推手,资产评估行业整体尤其是一些头部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明显提速,信息化执业习惯得以初步养成。张树帆从后疫情时代资产评估职业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和理念模式等行为层、组织层和理念层的变化入手,提出资产评估机构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实力较雄厚的大型资产评估机构,应增强危机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对于实力一般的中小机构,应考虑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适应基本需求的信息化投入,实现中等水平的信息化。他还提出,评估机构要抓准自身战略定位,明确转型升级方向。同时,行业应该为业务模式创新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中瑞世联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王生龙认为,对于建立风险导向型职业模式来说,不是所有机构的任何业务都能找到一个报告模板来做。完全相同的业务,不同机构风险发生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关键取决于风险防控导向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基础部门的设置。他提出,未来的经营模式,可能规模越大,科室越细越专业,可以做的评估项目越集中,风险防控的能力就越强。此外,王生龙还提到,对于项目风险管控来说,应该以总公司和分公司建立的职业风险防控委员会作为组织的核心或中枢。公司在设立分公司时,也应该更多地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
推进行业智能化和科技化
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竹青认为,混合资产经营具有提升机构整体实力、在各评估领域发展全面、实现优势互补、产生经济溢出、减少经营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等优势。同时,设立分公司对于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对资产评估行业的职业模式和风险防控提出5条建议。一是尽快启动《资产评估法》修订的准备推进工作;二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公共安全事件的指导性预案;三是推进行业智能化和科技化,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现场查勘的使用频率;四是实现信息化、线上线下资产评估工作行业指导;五是建立共享的资产评估行业大数据库,提升资产评估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合伙人周越认为,疫情期间更注重工作效率,重视内控核查,在评定估算等执业环节中要回归价值实质,始终坚持基本遵循。周越提出,应由财政部门及行业协会牵头,就疫情等特殊时期的评估报告出具特殊应对,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并与时俱进地对于相关准则、指南、指导意见、专家指引等做出提示或修订;在行业协会推动下,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平台,织就国内外评估机构甚至其他领域专家间共享、高效协作的“天网”,打通“壁垒”,整合资源,大力加强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不得承接超出专业胜任能力的业务。当核查验证程序受限时,若无法取得监管部门认可、委托方同意,无法通过质控体系保障,建议不予出具评估报告。同时,需关注免责声明是否存在违法之嫌。
中通诚资产评估公司常务副总裁翟新利认为,本次疫情对资产评估行业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冲击,应积极采取行动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比如,中通诚就开发了实用性很强的资产评估业务操作系统,实现了业务全流程、数据和文字的自动生成和校核,以及基于数据库基础开发了各项研究和内部管理功能的模块。


(本文来源于《中国会计报》)